预防医学/地方病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来自医学百科

一、地方病(endemic disease)分类

按病因可分为:

(一)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

病因为微生物寄生虫,是一类传染性的地方病,包括鼠疫、布鲁鼠疫、布鲁氏菌病乙型脑炎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肺吸虫病包虫病等。

(二)化学元素性(地球化学性)

病因为当地水或土壤中某种(些)元素或化合物过多、不足或比例失常,再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疾病(geo-chemical disease).

1.元素缺乏性 如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goiter)、地方性克汀病(endemic cretinism)等。

2.元素中毒性(过多性)如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fluorosis)、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c poisoning)、地方性硒中毒(endemicselenium poisoning)、地方性中毒(endemic molybdenum poisoning)。

70年代以来被列为我国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鼠疫和布鲁氏菌病7种。

我国地方病分布广,罹患者多,受威胁人口更多。如除上海市外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氟中毒。截止1992年底,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仍有700多万,地方性克汀病人25万,重病区7~14岁儿童智力低下发生率15%,亚临床克汀病人达1000万左右,受威胁人口达4.2亿。地方性氟中毒病人中氟斑牙患者4186万,氟骨症200万左右,受威胁人口3.7亿。全国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大骨节病(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克山病(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鼠疫(17个省、自治区)。大骨节病受威胁人口达1亿,患者200多万,克山病受威胁人口8290万,患者近年来已明显减少,而鼠疫到1992年仍有4个省、自治区7个县发生人间鼠疫11起,发病37人,死亡5人,比1991年上升,且以云南为主。布鲁氏菌病主要流行于牧区,1993年近1400个疫区,其中的1/2县已达控制标准,1/7县达稳定控制,全国发病率低于0.2/10万。

二、地方病病(疫)区的基本特征

发生化学元素性地方病的地区称为地方病病区,发生生物源性地方病的地区称为地方病疫区。两者基本特征相同。

(一)在地主病病(疫)区内,地方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显着高于非地方病病(疫)区,或在非地方病病(疫)区内无该病发生。

(二)地方病病(疫)区内的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引起该种地方病的自然因子。地方病的发病与病区环境中人体必需元素的过剩、缺乏或失调密切相关,或在疫区存在着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昆虫媒介和动物宿主的生长繁殖条件。

(三)健康人进入地方病病(疫)区同样有患病可能,且属于危险人群。

(四)从地方病病(疫)区迁出的健康者,除处于潜伏期者以外,不会再患该种地方病,迁出的患者,其症状可不再加重,并逐渐减轻甚至痊愈。

(五)地方病病(疫)区内的某些易感动物也可罹患某种地主病。

(六)根除某种地方病病(疫)区自然环境中的致病因子,可使这转变为健康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