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诊断/骨骼X线异常表现

来自医学百科

(一)骨组织异常

1.骨质稀疏(Osteoporosis)(图2-10)是指在单位体积内的骨量减少而骨组织的化学成分无改变。在组织学上见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骨小梁数目减少。是成骨与破骨间失去平衡,破骨作用超过成骨作用的结果。骨质稀疏原因很多。全身性骨质稀疏多见老年、绝经后的妇女、内分泌疾患及营养不良等:局限性骨性稀疏则多见于感染、废用等。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数目减少且变细,轮廓清楚,小梁间隙加宽。若脊椎骨发生骨质稀疏,除了上述表现外,由于脊柱承受体重,严重时椎体受压,可造成双凹变形或楔形变。

2.骨质软化(Osteomalacia)(图2-20)是指在单位体积内的钙质含量减少而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在组织学上见骨小梁中央部分钙化,而周围未钙化的骨样组织相对增多。它是成骨过程中,骨样组织的钙化不足所致。其原因主要是钙磷代谢障碍。如维生素D缺乏、胃肠道吸收功能低下,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及肾脏排泄钙、磷过多等。常见于佝偻病、骨质软化症等。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细而模糊,由于骨质软化,负重骨骼可发生弯曲变形。

在X线上骨质稀疏和骨质软化都表现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其不同点在于前者骨小梁轮廓清楚,无骨骼弯曲变形,而后者骨小梁轮廓模糊,骨骼多有弯曲变形。

长骨皮质横断面图


图2-20长骨皮质横断面图解:表示骨质稀疏与骨质软化现象

A .正常板层结构:自上而下为骨膜下层板、哈弗氏系统、从髓腔发生的骨小梁;细线为层板,粗线为结合线 B. 正常钙化骨(黑色) C. 骨质稀疏;骨完全钙化,但骨量不足 D. 骨质软化、大量的骨质为非钙化骨样组织,在X线片上不能显影

3.骨质破坏(Destrruction of bone)是指局限性骨组织消失或由病理组织所代替。骨质破坏可见于各种骨感染肉芽肿骨肿瘤肿瘤样疾患等。X线表现为局限性骨质密度减低,正常骨结构消失,其边缘、形状及周围骨质改变因病变性质不同而异。例如恶性肿瘤的破坏区常边缘模糊而不规则,骨囊肿的破坏区边缘光滑且锐利。因此,骨质破坏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数目及边缘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

4.骨质增生、硬化(Hyperostosis osteosclerosis)是指在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在组织学上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它是成骨作用增强或破骨作用减弱或两者同时存在的结果。其原因很多。按其范围可分为局限性和全身性两种。以前者为常见,如慢性感染、外伤、恶性骨肿瘤及退行性骨关节病等;后者较少见,如石骨症、氟骨症等。X线表现为骨质密度增加,骨皮质增厚,骨干加粗、骨小梁增粗、增多,骨髓腔境界更加不清楚,甚至变窄或消失。骨质增生的另一种X线表现为骨刺、骨桥、骨赘或骨唇等,常发生于骨端边缘,肌腱韧带等附着处。

5.死骨(Sequestrum)是由于一部分骨组织的血液供应中断后引起骨质坏死所致。死骨周围逐渐被脓液或肉芽组织所包绕而与主骨分离。死骨多见于慢性化腔性骨髓炎,也见于骨结核、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脂肪及栓塞等。X线表现为位于透光区中游离骨块,密度稍增高。死骨的密度增高原因有:(1)周围骨质稀疏的衬托而相对增高;(2)未吸收的死骨骨小梁上有新骨形成;(3)死骨被压缩。

6.骨膜增殖或称骨膜反应(Periosteal proliferation orperiosteal reaction)外伤、炎症及肿瘤等病变刺激骨膜而引起骨膜增生,经过钙化及骨化产生新骨。根据新骨在X线片上的表现形式,分为下列几种类型(图2-21)。是骨膜成骨过程中生长速度和骨小梁排列不同所致。在鉴别诊断意义上,有一定参考价值。

骨膜增殖类型


图2-21 骨膜增殖类型

A平行型 B 葱皮型 C 花边型 D、E 放射型

(1)平行型(Parallel type):皮质表面平行的线状致密影,与骨皮质间隔以纤细的透光影,密度小于骨皮质,长度不定。多见于感染、骨膜下血肿、骨折等。

(2)葱皮型(Onion-peel type):多条线状密影,有如成层排列,则呈葱皮状。多见于感染、尤文氏肉瘤骨肉瘤

(3)花边型(Lace-work type):骨膜增殖所产生的新骨沿皮质表面分布不匀,呈波浪状。见于感染及肺性骨关节病。

(4)阳光型(Sunbursts type):是骨膜增生所产生的新骨与主骨干垂直。X线表现为从骨皮质伸向附近软组织的致密线影,呈光芒状。可见于血管瘤脑膜瘤血友病。恶性肿瘤(尤文氏肉瘤及骨肉瘤)所产生的瘤骨也有类似表现。

(5)三角型(Triangular type)(即骨膜下垫Subperiosteal cuff):是骨膜被下面的恶性肿瘤抬高、刺激和破坏所致。X线片上可见被抬起的骨膜两端有一三角形致密影,多见于骨肉瘤,并常与针状瘤骨同时存在。

7.骨骼大小、形状、轮廓的改变可见于先天性畸形、骨质破坏或增生及继发的功能障碍。例如巨细胞瘤常见于长骨的一端,患处膨大变形,骨内破坏区边缘清楚。又如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因骨质稀疏及功能障碍后引起废用萎缩变细。

(二)软组织异常

1.软组织肿胀(Soft tissue swelling)多见于外伤及炎症所致充血水肿。例如在早期化脓性骨髓炎,X线片上未见骨质改变,但由于充血及水肿所致皮下脂肪层与肌肉层间的界线模糊,且可见网状影出现。此外,瘤性或炎性肿块可在软组织内产生块状影,边界较清楚。邻近软组织受压推移,层次清楚。

2.软组织萎缩(Soft tissue atrophy)多见于功能障碍及废用。例如下肢长瘫痪者,患侧肢体细小。X线表现为肌层变薄而肌间脂肪层相对地加厚。

3.气肿(Emphysema)即软组织内气体积聚,多见于开放性创伤及厌气菌感染。前者如胸部伤引起的皮下气肿,后者如四肢的开放性骨折并厌气菌感染,周围软组织内有不规则的条状透光影,沿肌肉间隙分布。

4.钙化或骨化(Calcification or ossifcation)外伤后可发生骨化性肌炎血管壁,脓肿壁寄生虫病及肿瘤可在软组织内发生钙化或骨化。

5.异物(Foreign body) X线检查可显示密度很高的金属异物(不透光异物)。在较薄的部位,如上肢及手、足等处半透光或透光异物如石块、玻璃片等,有时亦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