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栗子
来自医学百科
【基原】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
【性味归经】甘,温。入脾、胃、肾经。《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应用】
1.肾虚腰膝无力:栗子风干,每日空心食七枚,再食猪肾粥。(《经验方》)
2.小儿脚弱无力,三四岁尚不能行步:日以生栗与食。(姚可成《食物本草》)
3.气管炎:板栗肉250g,煮猪瘦肉服。(江西《草药手册》)
4.筋骨肿痛:板栗捣烂敷患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5.幼儿腹泻:栗子磨粉,煮如糊,加白糖适量喂食。(《食物中药与便方》)
【使用注意】
凡遇脾虚消化不好,湿热甚者均不宜食。外感未去,或痞满疳积,疟痢瘟疫,产后,小儿,病人亦不宜多食。
【按语】
【参考文献】
2.《本草纲目》:“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肾主大便,栗能通肾,于此可验。”
3.《滇南本草》:“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证俱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