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zdh.com/index.php?action=history&feed=atom&title=%E4%BA%A7%E8%A4%A5%E6%9C%9F%E8%BA%81%E7%8B%82%E7%8A%B6%E6%80%81
产褥期躁狂状态 - 版本历史
2024-11-01T06:41:38Z
本wiki的该页面的版本历史
MediaWiki 1.35.1
https://www.fzdh.com/index.php?title=%E4%BA%A7%E8%A4%A5%E6%9C%9F%E8%BA%81%E7%8B%82%E7%8A%B6%E6%80%81&diff=135120&oldid=prev
112.247.109.102:以“产褥期躁狂状态:产后1~2周发病。表现为少眠、兴奋多语、好动、唱歌、情绪高涨、好夸耀自己、昼夜忙碌不停、精力充...”为内容创建页面
2014-01-27T08:04:08Z
<p>以“<a href="/%E4%BA%A7%E8%A4%A5%E6%9C%9F%E8%BA%81%E7%8B%82%E7%8A%B6%E6%80%81" title="产褥期躁狂状态">产褥期躁狂状态</a>:产后1~2周发病。表现为少眠、兴奋多语、好动、唱歌、情绪高涨、好夸耀自己、昼夜忙碌不停、精力充...”为内容创建页面</p>
<p><b>新页面</b></p><div>[[产褥期躁狂状态]]:产后1~2周发病。表现为少眠、兴奋多语、好动、唱歌、情绪高涨、好夸耀自己、昼夜忙碌不停、精力充沛、[[记忆增强]]、自我感觉良好。[[躁狂]]状态[[镇静]]后可发展为[[抑郁状态]],故又称为躁郁状态。<br />
==产褥期躁狂状态的原因==<br />
(一)发病原因<br />
<br />
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众多研究认为其发病的相关因素与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br />
<br />
1.[[生物学]]因素<br />
<br />
(1)产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其发生的生物学基础。[[分娩]]后[[胎儿]][[胎盘]]娩出,[[血液]]中[[雌激素]]、[[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于产后1周内可达到非孕期水平。此生理特点恰与PPD发病的高峰期相吻合。近来有学者采用小剂量雌、孕激素防治PPD取得了明显效果,这将有助于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br />
<br />
(2)有研究显示产后[[HCG]]水平明显下降、[[催乳素]]水平迅速上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改变、[[甲状腺功能低下]]均与产后发生PPD有关。<br />
<br />
(3)另有研究发现,[[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降低与产后忧郁症有关,而这类[[神经]]体质增加又与产后[[躁狂症]]有关。并认为产后β-[[内啡肽]]迅速下降,而α2-肾上腺[[受体]]升高与产后忧郁症也有关。<br />
<br />
(4)本次分娩因素:[[临产]]时间较长、产钳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感染]]、泌乳不足或[[新生儿]]因素如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孕产期有[[并发症]]与[[合并症]]者产后忧郁症的[[发病率]]也增高。<br />
<br />
2.心理因素 研究发现妇女在孕产期均有心理变化、感情脆弱、依赖性强等变化,故孕产期各种刺激都可能引起心理异常。除上述因素外,非计划[[妊娠]]、对分娩的忧虑、[[恐惧]]、胎[[婴儿]]的健康、婴儿性别非所愿,对成为母亲照料孩子的[[焦虑]]等均可造成心理压力。<br />
<br />
3.社会因素 国内外研究表明,婚姻破裂或关系[[紧张]]、夫妻分离、家庭不和睦、生活困难、缺少丈夫和家人及社会的关心帮助、文化水平低、[[围生期]]保健服务少等均可能是PPD发病的诱因。<br />
<br />
(二)发病机制<br />
<br />
据研究,[[产后精神病]]与双相型[[情感障碍]]家族史、既往双相型情感障碍史、初产妇、丈夫支持不良等因素有关。说明产后精神病的发病与[[遗传]]、社会心理因素、人格缺陷、躯体因素及产后积累的激素变化有关。有人认为强迫型人格和[[不成熟人格]]妇女容易发生产后[[精神病]]。Wieck等(1991)提出了[[内分泌]]机制,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可通过产后即可采用[[吗啡]]刺实验来预测,产后[[脱水]]吗啡实验显示激素分泌增加的产妇最容易发生产后精神病。但该实验未能被Meakin等(1995)所重视。<br />
==产褥期躁狂状态的诊断==<br />
表现为少眠、兴奋多语、好动、唱歌、情绪高涨、好夸耀自己、昼夜忙碌不停、精力充沛、[[记忆增强]]、自我感觉良好。<br />
==产褥期躁狂状态的鉴别诊断==<br />
[[产褥期]]精神病的最大特点是[[病理]]性思维的出现,根据发病时间、思维特点,结合[[精神病]]学量表可以作出诊断,与其他[[产褥期精神障碍]]相鉴别。一旦作出产褥期精神病的诊断,对患者及其家庭均会产生极大影响,因此诊断应极其慎重,必要时请[[精神科]]医师会诊确定。<br />
<br />
表现为少眠、兴奋多语、好动、唱歌、情绪高涨、好夸耀自己、昼夜忙碌不停、精力充沛、[[记忆增强]]、自我感觉良好。<br />
==产褥期躁狂状态的治疗和预防方法==<br />
(一)治疗<br />
<br />
许多专家认为轻到中度的[[产褥期]]精神病一般来说不需要治疗。而对产褥期精神病的最佳治疗方案与同类型的非产褥期精神病的治疗方法相同。这些治疗方法大多包括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心理问题]]和(或)抗抑郁的药物]以及[[心理治疗]](通常着重于[[心理分析]]或是从家庭的角度给予治疗),电[[痉挛]]治疗一般来讲很少用。在关于产褥期精神病妇女住院治疗的研究中,发现精神[[症状]]一般在产后3周出现,诊断为[[神经]]性[[抑郁]]的患者住院治疗效果比较好。这些短期住院治疗即可痊愈的患者多半产前以及[[妊娠]]时没有心理问题,并且一般在住院的前10天内就可以心理重建。某些产褥期精神病可以用[[激素]]治疗。使用[[甲状腺素]],[[腺垂体]]激素,[[性激素]]以及[[类固醇]]对于治疗一般常规方法无效的、表现出[[甲状腺]]或是[[肾上腺]]功能低下的产褥期精神病患者的效果非常好。此外,也发现使用激素治疗后电痉挛治疗会变得更有效。但是这个方法在治疗产褥期精神病患者方面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认可。<br />
<br />
1.心理治疗 对[[产后精神病]]人的情绪、认识与行为有关问题的心理治疗是必需的。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予以同情、耐心、和蔼、解释、鼓励、关怀细致,并提出指导性建议或劝告。使患者情感得到疏泄、释放,正确评估[[心理社会应激]]原,消除不良刺激,解除其痛苦,增强自信心,做好自我调整和适应。重视开展人际心理治疗,特别是夫妻间或家人间矛盾冲突的心理治疗,但需要家庭成员及社会各方面的热情支持与协助。<br />
<br />
2.药物治疗 根据本病的临床不同表现状态,母乳喂养与否,选用不同药物的最小有效剂量,并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一般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br />
<br />
三环类[[抗抑郁药]]常用于产后精神病人[[抑郁状态]]的治疗,而且最低有效治疗量对母婴是安全的。对有严重[[自杀企图]]的病例使用[[阿米替林]]剂量应增加至150mg/d,加用[[碘塞罗宁]]([[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5μg/d可促进抑郁状态好转。<br />
<br />
氟[[哌]]醇([[氟哌啶醇]])(Haloperidol)和[[氯丙嗪]](Chlorpomazine)有良好抗[[幻觉]]妄想、抗躁狂、[[谵妄]]作用,而且[[毒性]]小,它们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对哺乳的母亲通过减少剂量和对[[婴儿]]的仔细检测,母乳喂养相对比较安全。一般每天平均服用最小有效剂量的氟哌醇(氟哌啶醇)30mg或氯丙嗪50mg,则母乳中含量极少。但产妇服用氯丙嗪时,要警惕婴儿会出现[[嗜睡]]现象。<br />
<br />
锂盐(lithium salt)对[[狂躁]]状态治疗效果最好。Kuller等(1996)报道母乳内的锂含量是[[血清]]中的半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由于[[肾功能]]相对不成熟易发生锂[[中毒]],故应停止哺乳。具有抗狂躁作用的[[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母乳中浓度低,可适用于继续哺乳婴儿的患者。<br />
<br />
(二)预后<br />
<br />
一项长期随访的研究提示:78%的情绪性[[精神病]]患者和3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后一直都表现得很正常。但有3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产褥期精神病而从此未曾离开过精神病院,其他的患者不需要留院观察治疗,可是还留有少数[[精神病症状]]。13%的患者后来又发生其他类型的产褥期精神病,39%其后又出现非产褥期精神病,而有5%的患者同时出现产褥期及非产褥期精神病。虽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较差,但是精神分裂症与情绪性精神病患者发病程度没有差异。<br />
<br />
一般认为孕妇在妊娠头3个月和后3个月精神不安定和精神症状易加重,但临床上是在产后6个月时易发现,推测是由于妊娠中的患者多被周围人群所宽容,主动活动性低下,对周围关心少,活动范围缩小,行动被置于允许的相对保护环境中;当[[分娩]]后,患者成为照料新生儿的母亲,突然被置于需要主动性高的位置,同时周围的关心也转向新生儿,使患者的弱点暴露而复发。孕产期精神分裂症复发和加重的原因有:不愿到[[精神科]]就诊、担心影响婴儿而停服药物、不愿定期去[[产科]]保健[[门诊]]等。如管理得当,则多能早期发现和预防复发。此外,患者在症状加重时,因自身的精神状态,并不一定就诊,所以在整个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必须置于周围人注意之下。<br />
<br />
本病总的预后是好的,产褥期精神病与其相同类型的非产褥期精神病一样具有类似的病程,与非产后发生的相应精神病比较,缓解率较高(60%~75%)。不同类型[[疾病]]的预后不—样,精神分裂症较差。[[情感性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均易于在再次产后复发为10%~26%,有少数妇女每次产后均复发特别是精神分裂症。<br />
<br />
一般认为出现下列情形时预后比较差:<br />
<br />
1.病人表现出精神分裂症而非情感上的症状。<br />
<br />
2.病人具有产褥期和非产褥期的[[精神病史]] 出现躁郁症时,患者与其他类型的精神病相比其复发率为其2倍,而与其他在15岁以后发生的非[[妊娠期]]精神病相比,产褥期精神病的复发率为其3.5倍。躁郁症具有严重复发性,因此一些学者认为产褥期精神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br />
==参看==<br />
*[[癫狂病]]<br />
*[[产后精神病]]<br />
*[[全身症状]]<br />
<seo title="产褥期躁狂状态,产褥期躁狂状态的治疗_产褥期躁狂状态的原因,产褥期躁狂状态怎么办_症状百科" metak="产褥期躁狂状态,产褥期躁狂状态治疗,产褥期躁狂状态原因,产褥期躁狂状态症状" metad="医学百科产褥期躁狂状态症状条目页面。介绍产褥期躁狂状态是怎么回事,产褥期躁狂状态的原因,产褥期躁狂状态怎么办,如何治疗等。产褥期躁狂状态:产后1~2周发病。表现为少眠、兴奋多语、好动、唱歌、..." /><br />
[[分类:全身症状]]</div>
112.247.1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