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未登录
登录
医学百科
搜索
查看“预防医学/铁”的源代码
来自医学百科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更多
更多
语言
页面选项
Read
查看源代码
历史
←
预防医学/铁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Hierarchy header}} '''(一)[[生理]]功能'''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成人体内含铁3~5g,含量虽少,但却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组成[[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参与氧的运输。 2.是[[细胞色素]]酶,[[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等酶的重要成分,参与[[组织呼吸]],促进[[生物]][[氧化还原]]反应。 3.体内26%~36%的铁以运铁物质([[运铁蛋白]])和铁储备([[铁蛋白]])的形式存在,并及时运送到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与各种酶系统中去。 机体内的铁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而没有游离的铁离子存在,体内的铁可以反复被机体利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每日约损失1mg铁,只要每日从膳食中摄入的铁能弥补这个损失,就可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在体内完成重要的生理功能。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iron deficiency anemia,简称IDA)是由于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丢失过多,造成[[铁缺乏]]。尤其是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体内铁储备又不足,如果不能及时给予补充,势必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而引起[[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这是一种世界性的[[营养缺乏]]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尤以婴幼儿多发。发展中国家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可达25%~60%,我国儿童的患病率为30%~40%,妇女和老人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该病起病缓慢,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面色苍白]]、[[口腔粘膜]]和眼结合膜苍白无血色。严重者有头昏、[[耳鸣]]、[[乏力]]、食欲低下、体重增长缓慢、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重度贫血]]者可有[[肝脾肿大]],出现[[贫血性心脏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值。 '''(三)食物来源''' 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肉类、鱼类和某些[[蔬菜]](白菜、油菜、雪里红、苋菜、[[韭菜]]等)。 食物中含铁[[化合物]]为血色素铁和非血色素铁,前者的吸收率为23%,后者为3%~8%。我国膳食中血色素铁的含量低,估计膳食铁的吸收率为10%。若膳食中有较多的[[植酸]]、草酸和碳酸等盐类抑制铁吸收的因素存在,可影响铁的吸收与利用;VC与动物的[[细胞]]蛋白质(如猪、牛、[[羊肉]]与肝脏、鱼、禽肉等)为铁吸收的促进因子,可促进铁的吸收。植物性食品铁的吸收率较低,多在10%以下;动物性食品铁的吸收率较高,如鱼为11%,动物肉与肝脏为22%。 牛奶是一种贫铁食物,有些国家限制儿童每日鲜奶的摄取量,每周安排一次无奶日,以预防缺铁性贫血;豆类食物含铁虽多,但不易吸收;蛋黄含有较多的铁,但由于其中含有[[卵黄磷蛋白]],故吸收率也不高;[[菠菜]]因含草酸较高,所以铁的吸收率只有2%。 '''(四)供给量''' 我国人民铁的每日推荐供给量为:0~9岁不分性别为10mg,10~12岁为12mg,13~16岁男15mg,女20mg,成年男12mg,女18mg,孕妇与乳母均为28mg,自老年前期(45岁~)以后的男女皆为12mg。 ==参看== *[[铁]] {{Hierarchy footer}} {{预防医学图书专题}}
返回至
预防医学/铁
。
导航
导航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Wiki工具
Wiki工具
特殊页面
页面工具
页面工具
用户页面工具
更多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
页面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