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未登录
登录
医学百科
搜索
查看“消化病学/肠结核”的源代码
来自医学百科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更多
更多
语言
页面选项
Read
查看源代码
历史
←
消化病学/肠结核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Hierarchy header}} [[肠结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肺外结核]]病,是因[[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慢性[[感染]]。绝大多数继发于肠外[[结核]],特别是开放性[[肺结核]]。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女略多于男。 【病因及发病机理】 肠结核一般都由人型结核杆菌引起,偶有因饮用带菌牛奶或乳制品罹患牛型结核者,结核杆菌侵犯肠道的主要途径有: 一、[[胃肠道]]感染 为肠结核的主要感染方式,患者原有开放性肺结核,因经常[[吞咽]]含有[[结核菌]]的自身痰液而[[继发感染]];或经常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又忽视[[消毒]][[隔离]]措施可引起[[原发性]]肠结核。 结核杆菌被食入后,因其具有含脂[[外膜]],多数不被胃酸杀灭。病菌到达肠道(特别是在回盲部)时,含有结核杆菌的食物已成[[食糜]],有较大机会直接接触肠粘膜,同时因回盲部存在着[[生理]]性[[潴留]]及[[逆蠕动]],更增加感染机会。加之回盲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对结核的[[易感性]]强,因此,回盲部即成为肠结核的好发部位。 二、血行播散 血行播散也是肠结核的感染途径之一。见于粟粒型结核径血行播散而侵犯肠道。 三、邻近[[结核病]]灶播散 肠结核还可由腹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而引起,如[[输卵管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核]]等。此种感染系通过[[淋巴管]]播散。 结核病和其它许多[[疾病]]一样,是人体和[[细菌]](或其它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当入侵的结核杆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并有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包括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局部[[抵抗力]]削弱)时,方能致病。 【[[病理]]】 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依次为[[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十二指肠]]及[[乙状结肠]]等处,偶有位于[[直肠]]者。[[胃结核]]亦有报导,但极少见。 结核菌侵入肠道后,其病理变化随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与[[过敏反应]]的情况而定。当感染菌量多,毒力大,机体过敏反应强时,病变往往以[[渗出]]为主。并可有[[干酪样坏死]]并形成[[溃疡]],称为溃疡型肠结核;若感染较轻,机体免疫力(主要是[[细胞免疫]])较强时,病变常为[[增生]]型,以[[肉芽组织]]增生为主,形成[[结核结节]]并进一步[[纤维化]],称为增生型肠结核。实际上兼有溃疡与增生两种病变者,并不少见,此称为混合型或溃疡增生型肠结核。 一、溃疡型肠结核 结核杆菌侵入肠壁后,首先肠壁集合淋巴组织有[[充血]]、[[水肿]]及渗出等病变,进一步发生干酪样坏死,随后形成溃疡并向周围扩展,溃疡边缘可不规则,深浅不一,有时可深达[[肌层]]或[[浆膜层]],甚至累及周围[[腹膜]]或邻近[[肠系膜淋巴结]]。溃疡型肠结核常与肠外组织粘连,因此[[肠穿孔]]发生率低。肠结核的溃疡可随肠壁淋巴管扩展,多呈环状。在修复过程中,因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易导致肠腔环形狭窄。此外,溃疡部位的[[血管]]有闭塞性内膜炎,所以溃疡型肠结核很少引起大出血。 二、增生型肠结核 常见于[[盲肠]]和升结肠。初期局部水肿、[[淋巴管扩张]]。慢性期有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主要在[[粘膜下层]],呈大小不等的[[结节]],严重者呈瘤样肿块突入肠腔并形成[[肠狭窄]],甚则引[[肠梗阻]]。病变的肠段变窄增厚,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肿块。[[回肠]]往往因盲肠慢性梗阻而扩大。 【[[临床表现]]】 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典型临床表现归纳如下: 一、[[腹痛]] 因病变常累及回盲部,故疼痛最常见于右下腹,[[触诊]]时可发现局限性[[压痛]]点。疼痛亦可位于脐周,系回盲部病变牵引所致,疼痛一般较轻,呈隐痛或[[钝痛]],亦有表现为间歇性疼痛,常于进餐时或餐后诱发,此为进食引起胃回肠[[反射]]或胃结肠反射所致;餐后疼痛系病变的肠曲[[痉挛]]或[[蠕动]]增强,因而疼痛常伴有便意,便后可使疼痛缓解。增生型肠结核并发肠梗阻时,腹痛主要为[[绞痛]],并有肠梗阻的相应[[症状]]。 二、[[腹泻]]与[[便秘]] 腹泻是溃疡型肠结核的主要症状之一,这是因肠曲[[炎症]]和溃疡的刺激,使肠蠕动加速、排空过快以及[[继发性]]吸收不良所致。[[排便]]一般每日-4次,多为糊状便,轻者仅含少量粘液,严重者腹泻可每日达10余次,便中有粘液及脓液,[[血便]]较少见。此外还可间有便秘,粪便呈羊粪状,或腹泻一便秘交替出现。 三、[[腹部]]肿块 主要见于增生型肠结核,肠壁局部增厚形成肿块。当溃疡型肠结核和周围组织粘连,或并有肠系膜淋巴结核等,均可形成肿块而被扪及。腹块常位于右下腹,中等硬度,可有轻压痛,有时表面不平,移动度小。 四、[[全身症状]] 溃疡型肠结核常有结核[[毒血症]],如午后低热、[[不规则热]],[[弛张热]]或稽留热,伴有[[盗汗]],可有[[乏力]]、[[消瘦]]、[[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症状和[[体征]],并可有肠外结核特别是结核性腹膜炎、肺结核等有关表现,[[增殖]]型肠结核多无[[结核中毒症状]],病程较长,全身情况较好。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象与[[血沉]] [[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淋巴细胞]]常偏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常偏低,呈轻、中度贫血,以溃疡型患者为多见。在活动性病变患者中,血沉常增快。 二、[[粪便检查]] 增生型肠结核粪便检查多无明显改变。溃疡型肠结核粪便[[镜检]]可见少量[[脓细胞]]和红[[细胞]]。粪便浓缩找结核菌,只有痰菌阴性时,才有意义。 三、[[X线]]检查 X线[[钡餐造影]]或钡剂[[灌肠]]检查对肠结核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发肠梗阻的患者只宜进行钡剂灌肠,以免钡餐检查加重梗阻,溃疡型肠结核肠段多有[[激惹]]现象,钡剂排空很快,且充盈不佳,病变上下两端肠段钡剂充盈良好,此称为[[跳跃征]]象。增生型肠结核等征象。有肠梗阻时,近端肠曲常明显扩张。 四、纤维结肠镜检 可直接观察全结肠、盲肠及回盲部的病变,并可行活检或取样作[[细菌培养]]。 【诊断及鉴别诊断】 典型病例的诊断一般无困难。但疾病早期,常因症状不明显或缺乏特征性而易漏诊。下列几点可做为诊断本病的依据。 一、临床表现有长期[[发热]]、盗汗、腹痛、腹泻(或便秘)的青壮年患者。 二、肺结核或其它肠外结核患者原病灶已好转,但[[消化道]]症状和结核毒血症状反见加重者。 三、右下腹肿块伴压痛,或出现原因不明的[[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者。 四、胃肠X线检查回盲部有激惹、钡剂[[充盈缺损]]或狭窄征象者。 对于疑有肠结核的患者,在初步排除相关的疾病后,仍难确诊时,可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两周,观察疗效,以帮助诊断。 '''本病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克隆病]] 本病的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与肠结核极为酷似,有时甚难鉴别,可借助下列几点协助诊断:①本病无肺结核或肠外结核病史;②病程一般更长,不经[[抗结核治疗]]可出现间断缓解;③粪便及其它体液及分泌物检查无结核菌;④X线检查可见病变以回肠未端为主,有多段肠曲受累,并呈节段性分布;⑤肠梗阻、[[粪瘘]]等[[并发症]]较肠结核更为多见;⑥切除病变肠段作病理检查无干酪样[[坏死]],镜检与动物[[接种]]均无结核杆菌。 二、右侧[[结肠癌]] ①本病发病年龄多为40岁以上中老年人;②无[[长期低热]]、盗汗等结核毒血症及结核病史;③病情进行性加重,消瘦、苍白、[[无力]]等全身症状明显;④腹部肿块开始出现时移动性稍大且无压痛,但较肠结核肿块表面坚硬,结节感明显;⑤X线检查主要有钡剂充盈缺损,病变局限,不累及回肠;⑥肠梗阻较早、较多出现;⑦纤维结肠镜检可窥见[[肿瘤]],活检常可确诊。在临床上结肠癌的[[发病率]]较肠结核为高。 三、[[阿米巴]]或[[血吸虫病]]性[[肉芽肿]] 肠阿米巴或血吸虫病可形成[[肉芽肿病]]变,在鉴别诊断上应注意。该类疾病无结核病史,脓血便较常见,粪便中发现有关的[[病原体]],直肠及[[结肠镜]]常可证实诊断,相应的特异性治疗有效。 四、其他疾病 除上述疾病外,肠结核尚应与下列疾病鉴别:以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者应与腹型[[淋巴瘤]]、肠[[放线菌病]]相鉴别;以急性右下腹剧痛为主要表现者应注意避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以慢性腹痛牵扯[[上腹]]部者易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混淆;有稽留[[高热]]者需排除[[伤寒]]。 【治疗】 肠结核的治疗与肺结核一样,均应强调早期、联合、适量及全程用药。 一、休息与营养 合理的休息与营养应作为治疗结核的基础。活动性肠结核应强调卧床休息,减少热量消耗,改善营养,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二、抗结核药物治疗 抗结核药物选择、用法详见肺结核。一般可分长疗程法与短疗程法: (一)长疗程法 此系标准[[疗法]],用异菸肼、[[链霉素]]两药或加[[对氨基]]水扬酸三药联合应用。全程需12-18个月。 (二)短疗程法 疗程缩短至6-9个月其疗效与复发率和长疗程法取得同样满意效果。一般用异菸肼和[[利福平]]二种杀菌剂联合,对严重肠结核或伴有严重肠外结核者,宜加链霉素或[[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三药联合。此种短疗程法需注意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可用利福啶代替利福平,每日mg,[[毒性]]似较利福平为低。 三、对症处理和手术治疗 腹痛可用[[颠茄]]、[[阿托品]]或其它抗胆碱药物。不完全性肠梗阻有时需行[[胃肠减压]],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有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症]]表现者,对症用药。 手术治疗主要限于完全性肠梗阻,或部分性肠梗阻经[[内科]]治疗未见好转者,急性肠穿孔引起粪瘘经保守治疗未见改善者;大量肠道[[出血]]经积极抢救未能[[止血]]者。 【预防】 肠结核常继发于肺结核,故应对原发病诊断,积极治疗,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患者避免吞咽痰液及不随地吐痰,提倡使用公筷,牛奶应充分消毒。 ==参看== *[[肠结核]] {{Hierarchy footer}} {{消化病学图书专题}}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Hierarchy footer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Hierarchy header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消化病学图书专题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消化病学/肠结核
。
导航
导航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Wiki工具
Wiki工具
特殊页面
页面工具
页面工具
用户页面工具
更多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
页面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