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未登录
登录
医学百科
搜索
查看“放射诊断/胃”的源代码
来自医学百科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更多
更多
语言
页面选项
Read
查看源代码
历史
←
放射诊断/胃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Hierarchy header}} '''(一)胃的[[X线]]解剖分区(图5-2)''' 胃入口叫[[贲门]],出口称[[幽门]]。贲门平面以上为[[胃底]]。胃底在左膈下,立位胃内气体聚于胃底称[[胃泡]]。胃右上缘为小弯,外下缘为大弯,小弯拐角处即[[角切迹]],简称胃角。由胃角向大弯最低联线,此线与贲门平面之间的区域为胃体,立位胃体近似胃垂直部。胃体以下为[[胃窦]],立位胃窦近似胃水平部。 临床上所谓贲门区是指以贲门为中心,半径约2.5cm的区域;所谓幽门前区是指幽门近端约2-3cm的一段胃窦区域。 {{图片|gl9asm6s.jpg|胃的解剖分区}} 图5-2 胃的解剖分区 '''(二)胃型和张力''' 胃形态为弯曲囊状,因各人的体型和肌张力不同,钡餐后立位观察时可分为四型(图5-3) {{图片|gl9asmsm.jpg|胃型}} 图5-3 胃型 1.高张型(牛角型) 2..中间型(鱼钩型)3.低张型([[无力]]型) 4.瀑布型,正侧位观。 1.高张型或牛角型 常见于胖人,肌张力高,[[胃腔]]上宽下窄,胃角不明显,有下缘较高,胃近于[[横位]]。 2.中间型或鱼钩型 肌张力中等,胃体垂直,胃角清楚,胃下缘在骼嵴水平附近。 3.低张型或无力型:常见于瘦人,肌张力低,胃体中部较细,胃下部呈囊状,胃角较锐胃下缘低至[[髂嵴]]水平。 4.瀑布型(Cascade stomach) 胃底较大并倾向后下方,胃体较小。立位时钡剂先充满位于胃体后方的胃底,然后才由胃底溢入胃体,如瀑布状,于侧位或斜位观察较明确。多见于邻近[[结肠积气]]时。 胃型是人为的划分,如同人的高矮[[胖瘦]],没有截然分界线,也非固定不变。例如儿童期是牛角型胃,成年后可呈鱼钩型。到老年可能是无力型。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情况下,胃型也可互相转化。 '''(三)胃粘膜皱襞或粘膜纹(Mucosal folds or rugae)''' 胃粘膜皱襞的形状及粗细,随[[蠕动]]和粘膜[[肌层]]的收缩及[[粘膜下层]]的[[血管]]充盈情况而有变化,粘膜皱襞有纵行、斜行及横行三种。胃体粘膜皱襞常表现为与胃体平行的数条纵行皱襞,靠近[[胃小弯]]侧光滑,靠大弯的皱襞渐弯曲为斜行或横行,显示大弯轮廓为锯齿状。胃窦粘膜皱襞是胃体皱襞的延续,常保持与小弯平行、与胃窦长轴一致,也可变为斜行或与长轴垂直。胃窦收缩状态时皱襞呈纵行(与长轴一致),[[舒张]]状态时多呈斜行或横行。胃底部粘膜皱襞和大弯者相似。正常胃窦粘膜皱襞宽度一般不超过0.5cm,胃体大弯锯齿状边缘处皱襞较粗,可宽达1cm。 在胃双对比造影片上,上述的胃粘膜皱襞展平而显示胃微皱襞(fine relief),为胃小沟和胃小区。胃小沟表现为纤细的、致密的网状影,其宽度小于1mm.胃小沟画出来的透光区即[[胃小区]],其直径不大于3mm,可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等。大小近似。胃窦部易于显示(图5-4)。 {{图片|gl9asll0.jpg|胃小区}} 图5-4 胃小区 '''(四)胃轮廓、柔软度及移动度''' 正常胃充盈后轮廓光滑,仅胃底及大弯缘可呈锯齿状。胃壁柔软,角压可变形,并有一定的移动度,胃底及幽门部移动度较小。 '''(五)胃蠕动及动力''' 服钡后一般1-2min即出现蠕动。蠕动由胃体上部开始,由浅渐深,向幽门方向推进,胃窦呈向心性收缩将钡剂排入[[十二指肠]]。胃蠕动表现为环形收缩,相对的大弯、小弯出现凹入,向前推进,同一时间全胃可见二、三个[[蠕动波]]。 动力指排出的快慢,它和蠕动的强弱,张力的高低及幽门状态等有密切关系。一般钡餐后1-5min胃开始排出,约1-2h可排空,如果6h仍有钡剂存留胃内,即为排空延迟,系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可致。 ==参看== *[[胃]] {{Hierarchy footer}} {{放射诊断学图书专题}}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Hierarchy footer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Hierarchy header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图片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放射诊断学图书专题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放射诊断/胃
。
导航
导航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Wiki工具
Wiki工具
特殊页面
页面工具
页面工具
用户页面工具
更多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
页面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