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未登录
登录
医学百科
搜索
查看“医学遗传学/染色体的结构异常”的源代码
来自医学百科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更多
更多
语言
页面选项
Read
查看源代码
历史
←
医学遗传学/染色体的结构异常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Hierarchy header}} 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可以引起[[染色体断裂]](breakage),这些因子称为致断因子(clastogenic factor)或染色体断裂剂。此外,[[染色体]]也能自发断裂。断裂端被认为具有“粘性”,即易与其它断端接合或重连(reunion)。因此,一次断裂产生的两个[[粘性末端]]通常重连而修复如初。但有时出现非正常的重连,结果导致多种[[染色体结]]构异常。 根据断裂发生时染色体是否已复制,结构异常可分为两大类型:即染色体型和[[单体型]]。如断袭发生于G1期,即染色体尚未复制而只有一条单体,断裂通过S期时的复制而影响到两条单体,将导致染色体型的异常。如断裂发生在G2期,此时染色体已完成复制,由两条单体组成,断裂通常只涉及其中一条单体,导致单体型结构异常。以下着重叙述染色体型结构常。 '''常见的染色体型结构异常有以下几种:''' '''1.缺失''' 染色体部分丢失称为缺失(deletion,用del表示)(图2-7)。当一条染色体发生两次断裂,其间的片段丢失,称为[[中间缺失]](intersititial deletion)。虽然缺失是中间缺失,但在[[显微镜]]下像是末端缺失。 '''2.[[环状染色体]]''' 当一条染色体的两臂各有一次断裂,有着丝粒节段的两个断端如彼此重新连接,可形成环状染色体(ring chromosome,用r表示)(图2-7)。这在[[辐射]]损伤时尤为常见。 '''3.[[等臂染色体]]''' 一次染色体断裂如果发生在[[着丝粒]]区,使着丝粒[[横断]],则两个臂的姐妹染色单体可分别互相连接,结果形成两条与[[短臂]]和长臂相应的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用i表示)(图2-8)。当然,等臂染色体还可能有其它的形成机理,如通过两条[[同源染色体]][[着丝粒融合]],然后短臂和长臂分开,两条短臂和两条长臂借着丝料分别各自连接成一条等臂 {{图片|gv0q2i8x.jpg|染色体缺失及环状染色体的形成}} {{图片|gv0q2df3.jpg|等臂染色的形成}} 图2-7 染色体缺失及环状染色体的形成 图2-8等臂染色的形成 左图:中间缺失 右图:环状染色体形成染色体。 '''4.倒位''' 如果两次断裂形成的片段倒转180度重新接合,那么,虽然没有染色体物质的丢失,但[[基因顺序]]颠倒,称为倒位(inversion,用inv表示)。如果倒位发生在同一臂内,称为[[臂内倒位]](paracentric inversion);如果两次断裂分别发生在长臂和短臂,则称为[[臂间倒位]](paracentric inversion)。在应用[[显带]]技术以前,臂内倒位是无法检出的,因为染色体的长度和臂率(p/q长度比)都没有改变。至于臂间倒位,如果两断点距着丝粒不等,则能被发现(图2-9)。倒位因无染色体物质的增减,一般没有明显的[[表型]]效应。 {{图片|gv0q2b1e.jpg|染色体的[[臂间]]例位}} 图2-9 染色体的臂间例位 {{图片|gv0q2ful.jpg|染色体相互[[易位]]示意图}} 图2-10 染色体相互易位示意图 {{图片|gv0q2kru.jpg|罗氏易位的机理及结果}} 图2-11 罗氏易位的机理及结果 '''5.易位''' 染色体片段位置的改变称为易位(translocation,用t表示)。它伴有[[基因]]位置的改变。易位发生在一条染色体内时称为移位(shift)或染色体内易位(intra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易位发生在两条[[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时称为染色体间易位(intra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染色体间的易位可分为转位(transposition)和相互易位(reciprcal translocation,用rcp表示)。前者指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转移到了另一条染色体上,而后者则指两条染色体间相互交换了片段。 (1)相互易位:两条染色体发生断裂后相互交换[[无着丝粒断片]]形成两条新的[[衍生染色体]]为相互易位(图2-10)。相互易位是比较常见的[[结构畸变]],在各号染色体间都可发生,[[新生儿]]的发生频率约1-2/1000。相互易位仅有位置的改变,没有可见的染色体片段的增减时称为[[平衡易位]](balanced translocation)。它通常没有明显的[[遗传]]效应。然而平衡易位的[[携带者]]与正常人婚后生育的子女中,却有可能得到一条衍生异常染色体,导致某一易位节段的增多(部分[[三体性]])或减少(部分[[单体性]]),并产生相应的效应。 (2)罗氏易位:罗氏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为相互易位的一种特殊形式。两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D/D,D/G,G/G)在着丝粒处或其附近断裂后形成两条衍生染色体。一条由两者的长臂构成,几乎具有全部遗传物质;而另一条由两者的短臂构成(图2-11),由两个短臂构成的小染色体。由于缺乏着丝粒或因几乎全由[[异染色质]]组成,故常丢失。它的存在与否不引起表型异常。 罗氏易位通常又称为着丝粒融合(centricfusion)。在[[减数分裂]]时,由于由两条短臂构成的小[[染色体丢失]],故在[[联会]]时只有三条染色体参与,形成[[三价体]](trivalent)(图2-12)。三价体的分离方式有三种,即交替式(同源着比粒各走向一极,结果产生一种正常的和一种平衡易位的[[配子]])、邻式-1和邻式-2。同源着丝粒均走向一级,亦即易位染色体与某一条正[[常染色体]]同走向一极,结果均形成二体(重复)或缺体的配子。这种配子在[[受精]]后形成三体性或单体性的[[合子]]。由于缺体的配子通常是致死的,因而实际上可能参与受精的配子只有三种:正常的、带有平衡易位的和导致三体性的配子。罗氏易位的携带者尽管只有45条染色体,但除偶有[[男性不育]]外,没有表型异常。这是因为易位染色体几乎包括了两条长臂的全部,没有基因的大量丢失,而丢失了两条短臂几乎全是结构异染色质。 {{图片|gv0q2na0.jpg|罗氏易位(14q21q)杂合体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联会}} 图1-12罗氏易位(14q21q)杂合体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联会 (A)、分离(B)、正常配受子精结果(C)及某些具有代表性的[[核型]](D) '''6.[[双着丝粒染色体]]''' 两条染色体断裂后,具有着丝粒两个片段相连接,即形成一个双着丝粒染色体(图2-3)。两个无着丝粒片段也可以连接成一个无着丝粒片段,但后者通常在[[细胞]]分裂时丢失。双着丝粒染色体常见于[[电离辐射]]后,因此在[[辐射遗传学]]中常用以估算受照射的剂量。 '''7.插入''' 一条染色体的某一节段插入另一染色体中称为插入(insertion,用ins表示)。显然,只有发生了三次断裂时插入才有可能(图2-14)。插入可以是正位的,也可以是倒转180度后反向的。插入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间,则导致一条染色体中发生重复,而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中发生同一节段的缺失。 {{图片|gv0q28g7.jpg|双着丝粒染色体的形成}} {{图片|gv0q2qak.jpg|染色体插入示意图}} 图2-13 双着丝粒染色体的形成 图2-14染色体插入示意图 '''8.重复''' 染色体上个别区段多出一份,称为重复(duplication,用dup表示)。除相互易位外,插入也是导致重复的主要原因。例如,一条染色体两次断裂后,其中一条单体的断片可以手稿另一单体的任一断口。在细胞分裂后,一条染色体缺失了两个断口之间的节段,而另一染色体却有该节段的重复(图2-15)。类似的插入也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条同源染色体间,造成全身性的重复和缺失。 {{图片|gv0q25oh.jpg|[[染色体重复]]示意图}} 图2-15 染色体重复示意图 {{Hierarchy footer}} {{医学遗传学基础图书专题}}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Hierarchy footer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Hierarchy header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医学遗传学基础图书专题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图片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医学遗传学/染色体的结构异常
。
导航
导航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Wiki工具
Wiki工具
特殊页面
页面工具
页面工具
用户页面工具
更多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
页面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