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未登录
登录
医学百科
搜索
查看“割治疗法”的源代码
来自医学百科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更多
更多
语言
页面选项
Read
查看源代码
历史
←
割治疗法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割治疗法''',在[[手掌]]等特定部位或某些[[穴位]]处,切开[[皮肤]]割除少量皮下[[脂肪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割脂疗法]]。临床操作时,在选定的部位常规[[消毒]]和局麻后,用手术刀切开0.5-1厘米大小的切口,以手术钳进行分离,取出黄豆样大小的皮下脂肪组织,并用手术钳[[按摩]]刺激至有酸麻或胀感为度,尚可配合[[埋藏疗法]]埋植异物,然后包敷固定。可7天割治1次。施术时,应注意不要损伤[[血管]]和[[神经]],并注意防止污染[[发炎]]。本法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消化不良]]、[[小儿疳积]]、[[神经衰弱]]、[[消化性溃疡]]等疾患的治疗。 [[分类:中医]] [[割治疗法]] 割治疗法是用手术刀切开某些[[穴位]],取出一些皮下脂肪或[[结缔组织]],从而达到缓解病痛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作治疗的[[疾病]]如: (一)[[哮喘]]:取双侧[[鱼际穴]],常规[[消毒]]后,用尖头[[外科手术]]刀切开鱼际穴上下约0。5-0。7厘米,以[[血管]]钳张开切口,暴露[[脂肪组织]],钳出局部脂肪组织约1克左右,即封闭切口,用[[绷带]]固定[[包扎]],约3-5日,可以除去绷带。 (二)癌肿([[消化]]系癌肿):双侧[[公孙穴]]、[[合谷穴]],操作方法同上,但在取出脂肪后,必须用血管钳深入切口,向上下左右四个向加以划动刺激片刻,使病员产生一种强烈的酸胀感,可起到止痛作用。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病员如突然发生头昏、[[恶心]]、[[心悸]]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头低足高位平卧休息片刻,即可恢复,当天不作继续割治。注意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割治后两星期不要下水。割治疗法不宜用局麻。 [[分类:哮喘]] ==参看== *[[手穴手纹诊治/割治疗法|《手穴手纹诊治》- 割治疗法]]
返回至
割治疗法
。
导航
导航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Wiki工具
Wiki工具
特殊页面
页面工具
页面工具
用户页面工具
更多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
页面日志